貓咪每日卡路里建議撮取量為:(70 x (kg體重) ^0.75) × 狀態
狀態 |
絕育 |
1.2 |
減肥 |
0.8 |
幼貓 4-12 月以以下 |
2 |
未絕育 |
1.4 |
增重 |
1.8 |
中年 7-11歲 |
1.4 |
不活躍 |
1 |
幼貓 0-4 月 |
2.5 |
老年 11歲以上 |
1.6 |
4kg 貓:(70 x (4kg) ^0.75) × 1.2 = 238kcal 1.5kg 幼貓:(70 x (1.5kg) ^0.75) × 2 = 190kcal |
貓糧卡路里計算
透過計算貓糧的卡路里可以幫助主人控制貓咪的飲食分量,不致讓貓咪癡肥/協助進行減肥計劃

1️⃣ 化學防腐劑
BHT(雙丁基羥基甲苯)、BHA(丁基羥基茴香醚)、Ethoxyquin(乙氧基喹因)、Propyl Gallate(丙基酚酸鹽)
雖能延長乾糧保存期,但疑似致癌,建議避免。
2️⃣ 肉類副產品
Meat by‑products/Animal by‑products/Poultry by‑products
通常包含肺、脾、腎、骨骼等非主要部位。這些成分雖可提高蛋白質標示,但營養價值低。尤須注意「Poultry by‑products」未標示動物來源,品質更不穩定。
3️⃣ 過敏或高碳水化合物成分
常作為填充劑與廉價蛋白質來源,含高糖分,可能造成肥胖與糖尿病。若在前五位成分中出現,肉含量通常偏低。
為常見過敏原,消化率低,且含可能干擾甲狀腺功能的成分,與甲狀腺機能亢進有關風險。
- 其他穀物(Wheat, Brown rice, Barley, Oats…)
常作填充劑與碳水來源,缺乏貓需要的完整蛋白質。像米粉、麵筋等更屬低營養成分。
4️⃣ 劣質碳水來源
- Brewer’s Rice / Brewer’s Yeast
前者為白米碎片,營養少;後者是啤酒副產品,可能引發過敏。
5️⃣ 人造色素
- Blue 2, Red 40, Yellow 5/6, Titanium Dioxide
僅為視覺上提升賣相,對貓咪健康無益,應盡量避免。
6️⃣ 不良蛋白質來源
- Egg Product(蛋產品):通常品質較差的蛋白質來源。
- Pea / Potato / Vegetable Protein:植物性蛋白,缺乏完整氨基酸,不適合貓咪作為主蛋白。
7️⃣ 不佳脂肪來源
- Animal Fat(不明動物脂肪):可能來自低成本或品質不佳來源。
- Fish Oil:若未標明來源,品質難以辨識。
- Vegetable Oil(植物油):玉米與大豆油含高Omega‑6,可能增加炎症風險。
8️⃣ 不良纖維
- Cellulose(纖維素)/Powdered Cellulose(粉狀纖維素):常為廉價填充劑,無任何營養價值。
9️⃣ 人工補充成分
- Menadione(甲萘醌,維生素K₃):人工維生素K替代品,歐洲已禁用,可能引起肝臟毒性,應避免。
- Salt(食鹽):超量會提高高血壓、腎病與心血管風險。適量天然就足夠。
- Carrageenan(卡拉膠):常見於罐頭增稠劑,但可能引起腸胃問題甚至致癌。
- Dried Beet Pulp(乾甜菜漿):糖廠副產物,常作為填充劑,但營養價值低。
- Natural Flavor(天然香料)/ Digest(消化物):專為誘食添加,無實際營養含量。
🔟 必要的氨基酸、維他命與礦物質
雖然可添加,但以下成分品質仍需留意來源與含量是否恰當,而不含多餘添加劑:
- 關鍵氨基酸:牛磺酸(Taurine)、精氨酸(Arginine)、組氨酸(Histidine)、支鏈氨基酸(Leucine, Isoleucine, Valine)、賴氨酸(Lysine)、硫胺酸(Methionine / Cysteine)、苯丙氨酸(Phenylalanine / Tyrosine)、蘇氨酸(Threonine)、色氨酸(Tryptophan)
🌟 必需來源:肉類與動物性原料,若以植物蛋白替代需特別留意品質完整性。 - 維生素與礦物質: - 維生素A、D、E、K(應來自天然來源,避免人工版本)
- 維生素B群(B1~B12、葉酸、生物素)
- 礦物質:鈣、磷、鎂、鈉、鉀、鐵、銅、鋅、錳、硒、碘 , 以上成分應依照 AAFCO/FEDIAF 標準提供,避免過量或缺乏。
水分約佔貓咪體重的三分之二,是維持生命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。它負責將營養與氧氣透過血液輸送至全身細胞,滋潤肺部空氣、調節體溫、保護關節,並維持內部器官的濕潤。此外,水分有助於代謝廢物的排出,經由腎臟與消化系統清除體內毒素。足夠的水分攝取,對預防泌尿道疾病與慢性腎病等健康問題有關鍵作用。
每天飲水量:44~66ml/kg體重,4kg成貓需要176~264ml水。
一般法則:根據食物重量 x 2.5=水,70g乾糧便要175g水。
罐頭食品的含水量大約75-80%,乾糧只有7-10%。以一隻4kg成貓每天最低水量176ml為例:
食用200g罐頭食品,從中吸收了至少150ml水,只需額外多補充26ml水。
食用70g乾糧,從中吸收了最多7ml水,需額外多補充169ml水。
因此食用罐頭食品的貓咪通常比以乾糧為主食的貓咪較少飲水量。
貓咪祖先居於沙漠地帶,不容易感到口渴,主要透過獵物吸收水分。以老鼠為例,一般都含有約70-75%的水分。當食物的含水量降至低於60%時,貓咪的身體會出現脫水情況。要貓咪主動喝足夠的水並不容易,所以普遍以全乾糧餵食的貓咪身體都有脫水問題,久而久之會引發其他疾病。
蛋白質存在於貓咪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中,集中於皮膚、毛髮、軟骨、肌肉、肌腱及韌帶,為身體提供結構支持與保護。蛋白質是製造酵素、賀爾蒙、抗體和各種組織的關鍵元素,同時有助於維持體內的酸鹼平衡。對於貓咪的生長、組織修復,以及維持肌肉質量與體態,蛋白質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素。
活躍/不活躍 |
Kcal/kg |
g/kg |
根據每日蛋白質佔總卡路里至少50%計算: 每g蛋白質=3.5kcal 40kcal的一半=20kcal,除3.5=5.7g 一隻不活躍4kg 成貓每日最少需要22.8g 蛋白質。 |
不活躍成貓 |
40~45 |
5.7 |
活躍成貓 |
up to 80 |
11.4 |
貓咪是專性肉食動物,對蛋白質的需求比狗和人類高出2到3倍。牠們有活躍的肝酵素系統,能將蛋白質中的氨基酸轉化成身體所需的能量,且無法調節酵素活性。若蛋白質不足,貓咪會分解自身組織來補充。研究發現,不論高蛋白、低蛋白飲食或禁食,貓咪肝酵素活性均維持在高水平,反映牠們對高蛋白飲食的適應。 由於天生捕食高蛋白肉類,貓咪已失去有效代謝植物性食物的能力,與雜食動物不同。
脂質 (Lipids) 分為三大類:
- 油 (Oils) - 在室溫下為液體的脂質
- 脂肪 (Fats) - 在室溫下是固體的脂質
- 脂肪酸 (Fatty Acids) -具有特定化學結構的脂肪
脂肪主要由三酸甘油酯、不同數量的游離脂肪酸和甘油組成,可分為簡單脂肪(如三酸甘油酯和蠟)和複雜脂肪(含有多種其他成分)。脂肪是貓咪細胞膜的重要組成部分,並協助脂溶性維生素(A、D、E、K)及其他物質穿越細胞膜。脂肪代謝產物有助於調節體內炎症反應。每克脂肪所提供的能量是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兩倍以上。 脂肪代謝物同時有助於合成多種激素,包括雌激素、睾酮及黃體酮,並為身體提供抵抗細菌與病毒入侵的防護屏障。此外,脂肪能提升食物風味,增加飽足感。
必需脂肪酸 |
脂肪酸是特定類型的多元不飽和脂肪。而必需脂肪酸是身體不能自己合成,必須從飲食中吸收。貓咪的必需脂肪酸包括ω-6脂肪酸中的LA同AA。 ω-3脂肪酸中的DHA同EPA不被認為是貓咪的必需脂肪酸,但是由於它們有許多益處,包括增加腦功能同減輕炎症,建議適量攝取。(Cat Food Fats Aren't Evil, By Lorie Huston, DVM) |
Omega 6 |
Omega 3 |
亞油酸 (Linoleic acid-LA): 是貓咪一種必需脂肪酸,亞油酸集中在貓咪同狗狗的皮膚同頭髮上以形成屏障,防止水滲入。對皮膚乾燥/毛髮沉悶/皮脂溢出有作用。 存在於動物/植物油中,如葵花籽油/紅花油/大豆油/粟米油/月見草油。 |
α-亞麻酸 (α-Linolenic acid-ALA): 是貓咪一種必需脂肪酸,有助於維持適當的腎功能同液體平衡,並調節對疼痛,炎症等的反應。過量ALA可能會影響EPA吸收。 普遍的來源是植物,包括種子同堅果-如亞麻籽/南瓜籽/大豆油。 |
花生四烯酸 (Arachidonic Acid-AA): 是貓咪一種必需脂肪酸,在脂肪分解同能量製造中有關鍵的作用,但不可吸收過多,會使炎症惡化 (當細胞受損時,AA從細胞膜釋放,並被酵素代謝成增加炎症同瘙癢的物質。)。貓咪就算有足夠的LA也不能自己製造AA。相反狗狗可以從中製造AA。 只在動物中找到:魚油、豬肉脂肪同家禽脂肪中,因此貓咪不能食素。 |
二十碳五烯酸 (Eicosapentaenoic acid-EPA): 是這3種omega-3中主要的類型,在貓咪細胞膜中發揮主要作用。協助細胞形成,維持心臟、腎臟同消化系統健康,提高免疫功能。貓咪不能將ALA轉化成EPA。 豐富來源有脂肪含量高的魚類同魚油,例如鱈魚肝、青魚、鯖魚、鮭魚、鯡魚、沙丁魚同多種可食用海草同浮游植物。 |
γ-亞麻酸 (Gamma-linolenic acid-GLA): 幫助細胞膜-特別是肝細胞、紅血球同血管壁,維持流動性,可以對抗許多炎症問題,特別是皮膚疾病中起重要作用。 只存在於少數植物中,如月見草、黑醋栗、琉璃苣草等。 |
二十二碳六烯酸 (Docosahexaenoic Acid-DHA): 與EPA相似功能,DHA尤其對幼貓是必需,因為它對大腦同視網膜中組織的發育有重要作用。 與EPA一樣普遍存在於魚油中。但是它非常易於氧化同腐敗。 |
共軛亞油酸 (Dihomo-gamma-linolenic acid-DGLA): 由GLA製成。 DGLA釋放前列腺素E1-PGE,可以抑制AA從細胞膜釋放的有害物質。 另外PGE是新生嬰兒健康免疫系統發育所必需的。由於GLA在轉換為DGLA時釋出PGE,因此在懷孕的最後一個月同哺乳期間給予母體補充GLA可以增加PGE並降低後代發生過敏反應的發生率。 |
*EPA同DHA產生較少的炎性物質,所以他們可以減少AA的有害作用。 *ω-3脂肪酸,特別是EPA有助於減少與關節炎相關的炎症。 *ω-3脂肪酸可以減緩某些癌症惡化同轉移-在高劑量下具有抗增殖作用,從而減少癌細胞的生長。 *魚油可降低血液中三脂甘油酸同膽固醇水平。 |
*脂肪酸已被證明可減緩了一種叫Malassezia pachydermatis的酵母菌生長-貓狗常見的一種酵母感染。
*脂肪酸對貓各種皮膚狀況:粟粒性皮炎、嗜酸性肉芽腫等也有作用。
*過量ω-6脂肪酸已被證實可刺激腫瘤的生長。 |
如何補充脂肪酸?
EPA + DHA建議分量:每日
貓-30~50mg x kg體重 / 狗-50~75mg x kg體重
(ROLE OF DIETARY FATTY ACIDS IN DOGS & CATS, Catherine E. Lenox, DVM, Diplomate ACVN, Royal Canin USA )
或
44~121mg x kg體重
(Safe for dogs and cats: Dr. Ken Tudor (Fish Oil: The Dangers of Too Much, Aug 08, 2013) )
或推薦用於減少炎症的劑量是
100mg/kg體重,需要約120天才能獲得全面的效果
(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Chronic Kidney Disease, Robert J. Silver DVM, MS, CVA, Chief Medical Officer, RxVitamins)
維他命E
常見濃度為400 IU、200 IU或100 IU膠囊裝,需與脂肪一起食用才能有效吸收。維他命E分為天然型(d-,如d-alpha-tocopherol)與合成型(dl-,如dl-tocopheryl acetate),其中天然型吸收效果較佳。成貓每日建議攝取量(若飲食中未額外添加維他命E)為50至100 IU,一般每週服用一顆400 IU膠囊即可滿足需求。或每1000 mg魚油(約一顆膠囊)需補充4至10 IU天然維他命E以防止氧化。貓咪的飲食中可以含有大量脂肪,且目前無任何已知副作用。反之,脂肪攝取不足可能導致毛皮乾燥及出現鱗狀皮膚等問題。
「好脂肪」與「壞脂肪」的概念主要源於人類營養學,而貓狗對冠狀動脈疾病並不敏感,能夠攝取較多飽和脂肪等所謂「壞脂肪」。這是因為不論攝取何種脂肪,貓狗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(HDL,俗稱好膽固醇)均高於低密度脂蛋白(LDL,俗稱壞膽固醇)。 請注意,不同脂肪酸對貓咪有不同影響,補充時應根據個別需求選擇,避免盲目跟風。
碳水化合物是由碳、氧、氫分子組成。在營養學上,碳水化合物可以分為三類:糖、澱粉、纖維。 基於化學結構同聚合度分為: 可消化 - 單醣 (葡萄糖、果糖、半乳糖) 同 二糖 (乳糖,蔗糖,麥芽糖和海藻糖) 不可消化 - 寡糖 (3至9個糖分子的寡糖組合) 同 多醣 / 複合碳水化合物。
QA 貓咪不需要碳水化合物?
貓狗都沒有最低膳食碳水化合物要求,根據對狗同其他物種的調查,如果食物中含有足夠的脂肪或蛋白質,貓狗可以不用碳水化合物已做到葡萄糖代謝。
貓科動物的身體天生適應低碳水化合物飲食,具體表現包括:
- 無法感知甜味
- 缺乏唾液澱粉酶,無法分解澱粉
- 腸道中分解碳水化合物的胰澱粉酶活性極低
- 葡萄糖激酶活性不足
- 缺少將葡萄糖轉化為糖原儲存在肝臟或肌肉的代謝途徑
貓咪小腸相對較短(身體比例約4:1),比狗(6:1)及豬(14:1)短,適合消化快速分解的肉類
換句話說,貓咪無法產生足夠分解碳水化合物所需的酵素,野外貓咪所攝取的唯一碳水化合物,來自獵物腸胃中已被預先消化的部分。
貓咪的葡萄糖主要由蛋白質與脂肪代謝而來。雖然碳水化合物能快速提供能量,但維持器官健康所需的葡萄糖,主要透過「糖質新生」(Gluconeogenesis)從蛋白質和脂肪中產生。
貓咪產生的胰澱粉酶僅約為狗的5%,因此不適合攝取大量碳水化合物。
野生貓咪的飲食中約含52%粗蛋白質、46%粗脂肪及僅2%的無氮可萃取物(NFE,即碳水化合物,以代謝能百分比計)。相比之下,市售乾糧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達35%至50%,部分廉價產品更甚,明顯不符貓咪的自然飲食需求。
QA:為什麼貓糧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?
標準限制不明確
AAFCO(美國飼料管制官員協會)僅規定蛋白質(成長期30%、維持期26%)與脂肪(9%)的最低含量標準,讓寵物食品公司有超過61%的空間可自由使用其他成分。(資料來源:Cat Food Standards by the AAFCO,Drs. Foster & Smith)
成本考量
穀物成本較肉類低廉,許多廠商會用全穀物、麵筋(植物性蛋白質)和大豆來部分替代動物性蛋白質。(資料來源:FEEDING CATS WITH HYPERTHYROIDISM,felinehtc.com)
成形需求
碳水化合物中的澱粉質有助於飼料成形,增加粗糙度、質感和顆粒結構,使產品易於製作與餵食。(資料來源:Nutrients in Pet Foods FAQs,Drs. Foster & Smith)
QA: 吸收過量碳水化合物有什麼問題?
肥胖風險
多餘的碳水化合物被消化後轉化為葡萄糖,再以脂肪形式儲存。雖然脂肪與蛋白質都可能引起肥胖,但碳水化合物是商業貓糧最主要的能量來源,且更易轉化為葡萄糖。(資料來源:Nutrients in Pet Foods FAQs,Drs. Foster & Smith)
此外,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會稀釋蛋白質,使貓咪無法獲取足夠動物蛋白,造成持續飢餓,進而過度進食。
消化不良
缺乏分解碳水化合物所需的酵素,可能導致脹氣、腹脹與腹瀉等消化問題,嚴重程度不一。(資料來源:Nutrients in Pet Foods FAQs,Drs. Foster & Smith)
引發其他健康問題
- 糖尿病:高血糖會干擾貓咪自然代謝平衡。(詳見「貓咪常見疾病(與飲食相關)」)
- 胰臟炎:經常與糖尿病併發。(詳見「貓咪常見疾病(與飲食相關)」)
- 炎症性腸病:穀物延長消化時間,可能引起免疫系統過度反應,導致慢性低度炎症。(詳見「貓咪常見疾病(與飲食相關)」)
什麼是纖維?
纖維是一種不易被小腸酵素分解的碳水化合物,主要存在於植物與穀物的細胞壁中。常見的纖維成分包括:
- 纖維素(Cellulose)
- 半纖維素(Hemicellulose)
- 果膠(Pectin)
- 樹膠(Gums)
- 抗性澱粉(Resistant starch)
這些纖維常見於稻殼、大豆皮、甜菜漿、乾薯類、穀物外皮、花生殼等植物來源。
📝 小提醒:纖維雖不是貓咪的必需營養素,但仍廣泛存在於商業飼料中,目的是幫助腸胃蠕動與改善排便狀況。
纖維的分類與功能 類型 | 功能與來源說明 | 可發酵纖維 | 可被腸內益菌分解,產生短鏈脂肪酸(SCFAs)如乙酸、丙酸與丁酸,有助於維持腸道健康、滋養小腸細胞、改善水分吸收與益菌環境。 來源: 抗性澱粉、果膠、菊粉、天然樹膠、低聚醣等。 | 不可發酵纖維 | 難以分解,主要作為糞便體積的填充物,有助於清理腸道廢物,但過量會導致便秘。
來源: 纖維素、半纖維素、木酚素等。
|
類型 | 特性與例子 | 水溶性纖維 | 在水中形成凝膠狀物質,有助於延緩消化速度、增加飽腹感,並有助穩定血糖與膽固醇。
來源: 燕麥、黑麥、豆類(如大豆、豌豆)、水果(蘋果皮、成熟香蕉、漿果)、南瓜、洋車前子殼等。
| 非水溶性纖維 | 可刺激腸道蠕動、增加糞便體積,有助改善便秘,但攝取過量可能抑制營養吸收。
來源: 全麥穀物、玉米麩皮、蔬菜(芹菜、青豆)、果皮(奇異果、番茄)等。
|
纖維的健康效益
✅ 維持腸道健康:
- 增加大便水分與體積,有助於改善腹瀉與便秘。
- 非水溶性纖維刺激腸道蠕動,幫助糞便排出。
✅ 作為益生元:
可發酵性纖維可促進益生菌如雙歧桿菌與乳酸桿菌的生長,進而:
- 抑制壞菌繁殖
- 產生有益短鏈脂肪酸
- 促進維生素B群與維生素K合成
- 調節免疫系統,減少肝毒素負擔
✅ 協助毛球排出:
南瓜為良好的天然纖維來源,可幫助貓咪排出毛球。若患糖尿病則建議使用低升糖指數的洋車前子殼粉。
攝取過量的風險
⚠ 消化不良與氣脹:
過量可發酵纖維會迅速被細菌分解,產生大量氣體,導致腹脹、腹瀉甚至腸絞痛。
⚠ 阻礙營養吸收:
過多纖維可能降低**蛋白質、脂肪、礦物質(如鈣、鋅)**與抗氧化物的吸收,造成毛髮乾燥、皮屑增加與大便過多。
⚠ 便秘與巨結腸症風險:
若貓咪本身有結腸無力(如巨結腸症),增加纖維反而會讓情況惡化,加重排便負擔。
建議攝取量與選擇技巧
- 建議總纖維含量不超過3%
- 南瓜泥(熟的)可作為毛球問題的天然輔助,但糖尿病貓請改用低升糖纖維如洋車前子殼粉(需與水或濕糧一同餵食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