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過計算狗糧的卡路里可以幫助飼主控制狗狗的飲食份量,避免過度餵食導致肥胖,或協助進行體重管理。
1️⃣ 化學防腐劑
BHT(雙丁基羥基甲苯)、BHA(丁基羥基茴香醚)、Ethoxyquin(乙氧基喹因)、Propyl Gallate(丙基酚酸鹽)
👉 常用於延長乾糧保存期,但具潛在致癌風險,建議選擇天然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(Tocopherol)或迷迭香萃取。
2️⃣ 肉類副產品
Meat by‑products/Animal by‑products/Poultry by‑products
👉 可能包含內臟、骨粉等低營養部位,營養品質不穩定。建議選擇標示清楚(如「雞肉」、「牛肝」)的動物來源。
3️⃣ 常見過敏或高碳水成分
玉米(Corn/Maize):廉價填充物,易造成血糖波動與體重問題。
小麥(Wheat):常見致敏原之一,對敏感狗不友善。
大豆(Soy):難以消化,可能干擾激素系統。
高碳水來源如米粉、玉米麵筋:營養價值低,易導致肥胖。
4️⃣ 劣質碳水來源
Brewer’s Rice:白米碎屑,營養密度低。
Brewer’s Yeast:啤酒酵母副產物,部分狗會對其過敏或腸胃不適。
5️⃣ 人工色素與香料
Blue 2、Red 40、Yellow 5/6、Titanium Dioxide
👉 為提升視覺效果與誘食性,對狗狗健康無益,建議避免。
6️⃣ 不佳蛋白質來源
Egg Product(蛋產品):常為加工後的副產品,品質不穩定。
Pea Protein/Potato Protein/Vegetable Protein:植物性蛋白缺乏完整氨基酸,不適合作主蛋白來源。
7️⃣ 不良脂肪來源
Animal Fat(未標示來源):可能來自低等級或不穩定原料。
Fish Oil(未標示魚種):來源不明可能氧化,需注意保存。
植物油(如玉米油、大豆油):Omega-6 過高可能引發慢性發炎。
8️⃣ 不良纖維添加物
Cellulose/Powdered Cellulose:木質來源,無營養價值,僅為填充纖維。
Pea Fiber/Tomato Pomace:部分副產品纖維,過量會影響消化吸收。
9️⃣ 可疑補充成分
Menadione(維生素K₃):人工形式的維生素K,已在多國禁用。
Carrageenan(卡拉膠):可能造成腸胃不適或發炎反應。
Salt(鹽):過量會導致高血壓與腎臟壓力,天然攝取已足夠。
Natural Flavor/Digest(消化物):通常用來提升嗜口性,但來源不透明,缺乏營養價值。
🔟 重要營養素應來源天然且比例合理
🐾 氨基酸:例如牛磺酸(雖非狗狗必需,但有保護心臟效果)、精氨酸、賴氨酸、蘇氨酸等,應來自高品質動物性蛋白。
🐾 維生素與礦物質:應依據 AAFCO / FEDIAF 標準添加,不可過量或缺乏。重點包含:
維生素:A、D、E、K、B群(B1~B12)
礦物質:鈣、磷、鎂、鋅、銅、碘、錳、硒等
建議每日飲水量為:約 40~60ml/每公斤體重
👉 以一隻10公斤的成犬來說,每天應喝下 400~600ml 的水。
飲食類型與水分補充量有何關聯?
狗狗所攝取的水分不只來自飲水,也來自食物本身。
飼料種類 | 含水量 | 10kg狗每日所需額外補水量(以最低需求400ml為例) |
乾糧(kibble) | 約7-10% | 吃100g乾糧 → 約吸收7-10ml水 → 還需補充約390ml水 |
濕糧(罐頭) | 約70-80% | 吃400g罐頭 → 約吸收280-320ml水 → 還需補充約80~120ml水 |
自製鮮食 | 通常65~75% | 依食材而異,一般與濕糧相近 |
為什麼狗狗也容易忽略喝水?
狗狗不像人類會主動定時補水
氣候涼爽或活動量低時,飲水動機更低
長期食用乾糧的狗狗,若水碗不潔、位置不便或不愛味道,可能長期攝水不足
🚨長期缺水的風險
尿液濃縮 → 泌尿道疾病、結石
腎臟負擔增加 → 腎臟疾病風險上升
消化變差 → 便秘、脹氣
✅小貼士:幫狗狗喝更多水的方法
提供多個水碗或流動飲水機
將乾糧適量加水泡軟後餵食
鼓勵濕食與鮮食搭配飲食
可選用無鹽肉湯或寵物專用湯品引起飲水興趣
蛋白質為狗狗的健康基礎
蛋白質是狗狗身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,存在於:
- 皮膚、毛髮、指甲、肌肉、關節、內臟
- 製造酵素、荷爾蒙、抗體等生命維持系統
- 幫助組織修復、細胞再生、維持免疫與體態
- 支持生長期、懷孕期、術後恢復與高活動犬隻的需求
狗狗每日蛋白質需求(參考值)
蛋白質需求因年齡、活動量、體型與健康狀況而異,一般建議如下:
活動量 | 每日熱量需求(Kcal/kg體重) | 最低蛋白質需求(g/kg體重) |
不活躍成犬 | 40~50 | 約 2.9~3.6 g/kg |
一般活動犬 | 60~70 | 約 4.3~5.0 g/kg |
高活力犬種/運動犬 | 高達 90~100 | 約 6.4~7.1 g/kg |
👉 每克蛋白質約提供 3.5 kcal
👉 以一隻10kg中型犬為例,若每日攝取500 kcal,蛋白質佔 25%(即125 kcal),則需補充約 36g 蛋白質
狗 vs 貓:蛋白質需求的差異
比較項目 | 貓咪 | 狗狗 |
飲食屬性 | 專性肉食(必須高蛋白) | 雜食性(可消化植物與動物蛋白) |
肝酵素調節能力 | 無法調節(即使低蛋白也會高速代謝) | 可依攝取量調節代謝速率 |
蛋白質需求量 | 是狗的2~3倍以上 | 依活動量與階段變動 |
植物性 vs 動物性蛋白質
- 動物性蛋白質(如雞肉、魚、牛肉、蛋等):含有完整的必需胺基酸,生物價高,更易吸收與利用
- 植物性蛋白質(如黃豆、豌豆粉):可能缺乏某些必需胺基酸,吸收率較低,需搭配補足
因此高品質動物性蛋白來源對狗狗的營養吸收更為關鍵。
蛋白質不足的影響
- 肌肉流失、免疫力下降
- 毛髮乾燥、皮膚問題
- 傷口癒合緩慢、體力不佳
- 成長遲緩或體態不均
總結
狗狗雖然不像貓咪那樣必須攝取極高蛋白,但仍需充足、完整的蛋白質來源來維持健康。選擇高生物價、高含量的動物性蛋白質,是餵養健康狗狗的關鍵。
脂質基本分類:
- 油(Oils):室溫下為液體
- 脂肪(Fats):室溫下為固體
- 脂肪酸(Fatty Acids):特定化學結構的脂肪,是生理活性成分來源
🔋脂肪的功能與重要性
- 提供高能量來源(每克脂肪提供約9 kcal)
- 為脂溶性維生素(A、D、E、K)吸收提供媒介
- 構成細胞膜與神經系統
- 支持激素合成(雌激素、睾酮等)
- 提升食物適口性與飽足感
- 調節免疫反應與抗炎功能
狗狗可以較安全地攝取較高比例的脂肪(健康犬建議約佔總熱量的30–50%),尤其是運動犬、工作犬、懷孕哺乳犬等,更需要高脂能量來源。
與貓咪不同,狗狗擁有將某些脂肪酸轉化的能力,但仍需從飲食中攝取足量的原始脂肪酸:
✅狗狗的必需脂肪酸包括:
類別 | 名稱 | 功能 | 常見來源 |
Omega-6 | 亞油酸(LA) | 維持皮膚健康、防止水分流失 | 葵花籽油、玉米油、大豆油 |
Omega-6 | 花生四烯酸(AA) | 狗可由LA轉化,支持免疫與發炎反應 | 動物脂肪 |
Omega-3 | α-亞麻酸(ALA) | 可轉化為EPA與DHA,支持腎臟與抗炎 | 亞麻籽、南瓜籽、大豆油 |
Omega-3 | 二十碳五烯酸(EPA) | 抗炎、維持心血管與關節健康 | 魚油、深海魚類 |
Omega-3 | 二十二碳六烯酸(DHA) | 對幼犬腦部與視網膜發育重要 | 魚油、藻類油 |
Omega-6(次級) | γ-亞麻酸(GLA) | 改善皮膚炎、抗炎 | 月見草油、琉璃苣油 |
🐟EPA + DHA 建議攝取量:
- 日常保健:50~75mg/kg體重/每日
- 抗炎、慢性病輔助(如關節炎、皮膚病):最高可達 100mg/kg體重/每日,連續補充12~16週起效果明顯
👉 10kg的狗,建議每日攝取 EPA+DHA 合計約 500~750mg
補充脂肪酸時需注意:
- 脂肪易氧化:補充魚油時建議搭配維他命E(天然型 d-alpha-tocopherol)使用 ⟶ 每1000mg魚油需搭配4~10 IU維他命E
- 高脂飲食並非人人適用:肥胖犬、胰臟炎病史、腸胃敏感者須謹慎補充
- 比例平衡關鍵:過多omega-6可能誘發發炎,建議 omega-6:omega-3 控制在5:1以下
⚠️脂肪攝取不足的症狀:
- 皮膚乾燥、毛髮無光、屑屑多
- 成長遲緩、抵抗力差
- 皮膚紅腫或搔癢反覆
🐾狗狗與「壞脂肪」的耐受度
狗狗與人類不同,不易罹患冠狀動脈疾病,其高密度脂蛋白(HDL)比例高,因此能耐受較高的飽和脂肪攝取。不過過量脂肪仍可能造成肥胖、胰臟炎或腸胃問題,應依犬隻活動量與健康狀況調整。
📝總結建議
✅ 提供高品質動物性脂肪來源(如魚油、雞脂、牛油)
✅ 留意 omega-3 與 omega-6 的平衡
✅ 高需求犬種可增加脂肪比例,低活動犬應控制攝取量
✅ 搭配維他命E補充,防止脂肪氧化
🔍碳水化合物是什麼?
碳水化合物(Carbohydrates)由**碳(C)、氫(H)、氧(O)**三種元素組成,為三大營養素之一,主要分類如下:
類型 | 結構 | 食物來源與功能 |
糖 | 單醣/雙醣(可消化) | 果糖、葡萄糖、蔗糖、乳糖等,快速供能 |
澱粉 | 多醣(可消化) | 馬鈴薯、米、玉米等,加熱後易消化吸收 |
纖維 | 多醣(不可消化) | 植物性來源如甜菜渣、南瓜、糙米,幫助腸道蠕動、形成便便 |
狗狗需要碳水嗎?
狗狗是雜食性動物,與專性肉食的貓不同:
- 可以消化與利用碳水化合物來產生能量
- 不需要碳水作為「必需營養素」,但合理使用可提供熱量來源、纖維支持與食物結構穩定性
👉 多數商業飼料使用碳水來源(如米、燕麥、馬鈴薯)來提供能量與成型作用
⚖️建議攝取比例:總熱量的5~20%
- 高肉比例鮮食/巴氏殺菌生食:碳水含量可控制在 <5%
- 一般乾糧:碳水含量往往高達 40~60%,並非最佳選擇
- 工作犬、運動犬:可短期提高碳水攝取以供應爆發力所需能量
🔥能量代謝與碳水
- 每克碳水化合物提供 4 kcal
- 狗狗肝臟能透過糖質新生作用,從蛋白質或脂肪轉化葡萄糖來供能,維持血糖穩定
- 長期高碳水餵食可能引起:肥胖、胰島素阻抗、皮膚問題
🌾不同碳水的消化性與作用
類型 | 特性與用途 |
可消化澱粉(白飯、馬鈴薯) | 經烹煮後易被分解吸收,快速供能 |
膳食纖維(南瓜、地瓜、甜菜渣) | 幫助腸道蠕動、預防便秘或軟便 |
寡糖(益生元) | 如FOS/MOS,支持益生菌生長,提升腸道免疫 |
❌狗狗對碳水的潛在風險
- 長期高碳水比例(>40%):可能造成肥胖、胰島素波動與慢性炎症
- 加工碳水(如玉米糖漿、小麥麵筋):營養價值低,易過敏
- **糖類(蔗糖、果糖)**不應出現在犬糧中
✅碳水使用建議
- 選擇 低GI值、天然原型食材(如糙米、南瓜、燕麥)
- 控制總熱量中碳水比重在 5~20%以內
- 若採高蛋白/高脂飲食,可將碳水限制於 <5%
📌什麼是纖維?
膳食纖維是一種不易被小腸酵素分解的碳水化合物,廣泛存在於植物細胞壁中。依結構與來源,常見成分包含:
- 纖維素(Cellulose)
- 半纖維素(Hemicellulose)
- 果膠(Pectin)
- 抗性澱粉(Resistant starch)
- 樹膠、菊粉、寡糖(Prebiotics)
纖維對狗狗的功能與分類
分類方式 | 類型 | 功能與例子 |
是否可發酵 | ✅ 可發酵纖維 | 被腸道益菌分解,產生短鏈脂肪酸(SCFAs),滋養腸道、促進免疫。
來源:果膠、菊粉、低聚醣、抗性澱粉
|
是否可發酵 | ❌ 不可發酵纖維 | 增加糞便體積、幫助腸蠕動
來源:纖維素、半纖維素、植物外皮
|
是否水溶性 | 💧水溶性纖維 | 增加飽腹感、穩定血糖與膽固醇
來源:南瓜、豆類、蘋果皮、洋車前子
|
是否水溶性 | 🌿非水溶性纖維 | 促進排便、改善便秘
來源:蔬菜、全穀、玉米麩皮、果皮
|
🐾狗狗食用纖維的好處
✅ 維持腸道健康
- 增加糞便體積、改善軟便或便秘
✅ 益生元效果
- 發酵性纖維可促進益菌(如乳酸桿菌、雙歧桿菌)生長,抑制壞菌繁殖,並產生乙酸、丁酸等SCFAs,改善免疫、減少腸道炎症
✅ 體重管理與飽足感
- 水溶性纖維延緩胃排空,有助控制食慾,幫助減重犬隻維持體態
✅ 穩定血糖與膽固醇
- 延緩醣類吸收,對糖尿病或代謝症候群犬隻有幫助
⚠ 過量攝取的風險
- 消化不良與脹氣:大量可發酵纖維快速分解會產生氣體,導致放屁頻繁、腹脹或腹瀉
- 阻礙營養吸收:高纖食可能降低蛋白質、脂肪、鋅、鐵等礦物質吸收,影響毛髮與肌肉質量
- 便秘惡化:便秘犬若原本腸蠕動無力(如患有巨結腸症),高纖反而增加腸道負擔
🐶狗狗的纖維攝取建議量
- 商業犬糧中粗纖維建議含量為 2–5%
- 高纖犬糧(如控制體重、腸胃專用處方)可達 6–12%,但需在獸醫建議下使用
- 健康犬飲食中,總纖維建議不超過10%,粗纖維不超過5%
🍠常見天然纖維來源
食材 | 特性 | 建議使用方式 |
南瓜泥 | 溫和水溶性纖維,調節排便、協助排毛球 | 熟南瓜泥加入乾糧或鮮食 |
洋車前子殼(Psyllium husk) | 低升糖高黏性,適合糖尿病犬 | 需搭配水或濕食一起餵食 |
地瓜 | 抗性澱粉,促進腸道益菌 | 煮熟後少量使用 |
甜菜漿 | 商業飼料常見的中等發酵性纖維 | 不需額外補充 |
菊苣根粉/寡糖 | 發酵性纖維與益生元 | 可少量添加在自製鮮食中 |
✅如何挑選纖維含量合理的狗糧?
- 優先選擇含有 天然蔬果或益生元來源的低~中纖配方
- 避免高比例「填充型植物纖維」如豆渣、大豆殼、米糠等
- 若有特殊疾病(如便秘、IBD、糖尿病、肥胖),請諮詢獸醫挑選專用纖維配方